環境永續
▶️低碳營運 ▶️氣候變遷策略與管理 ▶️潔淨科技策略與發展
台北南港總部大樓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
大聯大控股深知環境保護之重要性,為有效推動與落實環境管理,大聯大控股林口倉、香港倉、新加坡倉皆通過 ISO 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認證,以建立完整組織、政策及相關管理作為,辦公室營運規劃亦以節能減碳為宗旨,以降低營運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之衝擊。
大聯大控股於2016 年啟動TPE One Building 專案,將分布於台北各據點之公司,整合並集中至大聯大控股企業總部大樓,藉由One Building 理念,除了拉近集團與員工間的距離,提升資訊傳達與溝通效率外,更落實資源集中與資源共享的理念,使資源運用最大化,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能源耗費、碳足跡的排放,進一步落實節能環保之作為。大聯大控股企業總部大樓之興建規劃,以綠建築標章為目標,採用各項環保綠建材、建置相關節能設施與設備。2020年順利取得由內政部核發之黃金級綠建築標章證書。
- 節能設備與綠色環保建材
大聯大企業總部大樓在綠建築的建置上包含:
- 資源活化再利用
頂樓的太陽能面板在日間收集太陽能源,並作為一樓路燈照明之電力來源。總部大樓亦建有雨水回收自動澆灌設施,下雨時儲蓄雨水並供應於頂樓花圃與一樓路樹之澆灌;同時,一樓採用透水性鋪面與水撲滿設計,可收集雨水回收利用,調節地面溫度。
- 廢棄物集中處理,減少污染
除採用綠建材與建置節能設施外,針對廢棄物處理與流向管理亦採取積極的作為。一樓建有污廢水排放管,統一將廢水引流至市政府衛生下水道排放,降低環境污染。地下一樓設置垃圾集中存放室,針對一般垃圾、各項資源回收,進行規劃性分類處理;另亦備有廚餘冷藏設備,提高廚餘再利用價值。
- 能耗管理智能化
大聯大控股針對企業總部大樓,除了賦予符合綠建築之目標,亦期能成為智能化辦公大樓。透過建置智能設施與設備,如AI臉部辨識門禁系統、環境控制系統、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管理平台、多功能智能事務機、智能會議室、電動車充電樁等,運用智能化系統收集並分析數據,有效掌握使用現況,減少資源耗費,使資源利用分配最佳化,達到能耗管理智能化、維運管理數據化目標。
環境管理數據
- 溫室氣體管理
大聯大控股自2015年開始每年皆盤查並揭露能源使用所產生的範疇二溫室氣體(間接排放),並於2021年起逐步擴大盤查範圍,目前涵蓋據點已包含台灣地區、中國地區及部份海外地區的範疇一、範疇二及指定範疇三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包含上下游運輸、商務旅行、燃料及能源相關活動等)。2022年度與盤查相關之管理成本約小於總營收之0.001%。
- 能源管理
大聯大控股對於能源管理,主要係透過智能設備建置,進行即時能耗掌控,並藉由系統資料數據化,提升各項數據附加價值,進行有效分析,做為管理與改善的基礎。此外,針對已建置之設施與設備,每年進行定期維護與保養,汰舊換新。物流倉庫更針對主要耗電設備包含空調、照明、製冷設備等,更換為節能設備,以降低能耗。2022年台灣區總部大樓進一步針對季節性能源使用進行控管,如氣溫15度以下,方可開啟洗手台熱水器等,未來亦將評估物流倉庫太陽能面板與辦公場所AI照明之建置。
為達成2030年營運據點淨零排放目標與2050年集團淨零排放,大聯大控股在能源管理(含再生能源)規劃如下:
- 紙資源管理
大聯大控股善用智能設備與數位化工具,減少紙張使用避免資源耗費,並透過系統數據作為後續分析與紙資源管理之基礎。2022年透過郵務標籤機設置與報關文件電子化,皆達到取代紙張與減少膠帶耗材浪費的作用。物流倉庫則利用數位化工具替代使用紙張、廣泛使用Microsoft Forms執行SOP稽核、倉庫溫濕度統計電子化、緊急進出貨單電子化等。
- 水資源管理
大聯大控股另設定台灣辦公區域節水目標,以2022年為基準年每年用水減少1%,至2025年將減量3%。
- 廢棄物管理
大聯大控股將廢棄物依辦公區域與物流倉庫兩類進行廢棄物管理,因產業類型無有害廢棄物產生,故辦公室廢棄物與倉儲廢棄物皆非屬「國內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之廢棄物。大聯大控股台灣辦公區域廢棄物減量目標,以2022年為基準年每年減少1%,至2025年將減量3%,未來將積極執行廢棄物減量作為,並持續評估目標精進的可能性。
大聯大控股在各地區亦舉辦不同類型的ESG講座、課程與活動,鼓勵員工共同參與,2022年度總參與人次達13,0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