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长叶福海,自剖IC通路被消失的焦虑 一段22K的故事影片 看懂大联大为何决心入股文晔
(2019/12/26 -商业周刊)
大联大执行长叶福海强调,未来的工业4.0不只有智慧制造,大联大更得扮演好智慧供应链的角色。(摄影者.郭涵羚)
一个不想被消失的焦虑感,为何让台湾半导体通路商龙头大联大,被认为是野心勃勃?
十一月,大联大召开重讯记者会,宣布以溢价逾二六%收购台湾第二大半导体通路商文晔流通在外三○%股权,引发市场震撼。
“什麽叫共大、共赢、共好,生态链的全新发展?”文晔董事长郑文宗指控,他强调,大联大收购三○%就是意图想要控制,即便大联大声明,这是出于善意的财务投资,想因此展开对话,但得不到友善回应。
危机!通路商变相对弱势
半导体在地採购,变趋势
大联大到底在想什麽?时间倒退回二○一五年。
这一年,大联大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通路商。它将先前购併、旗下的七家公司,整合成四大集团。
身处高峰,年营收破五千一百亿元,但大联大执行长叶福海却焦虑起:当制造商开始将供应链从长链变成短链,大家直接在各国当地生产採购的趋势,“不能讲去中间化,(但通路商)就是相对变成弱势。”
叶福海决定启动数位转型,开始将内部的资讯全部数位化。因为,唯有把看不见的资讯,变成数据,他们才能更有效管理。
过去,当客户在追订单进度时,客户得先打电话给业务,业务转为告知助理,再由助理转接仓库客服,再转仓库营运的负责人。“问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可能要耗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但现在,搭建好系统,客户就能直接上电脑平台查看进度、到货时间。
但,这绝非一蹴可几,连内部KPI(关键绩效指标)都调整。比如,在转型中,大联大搭建了“大大网”,用五大平台提供服务(详见下图)。其中一个,提供给应用工程师做为知识分享的平台,在二○一九年上线后,大联大就把邀请上、下游厂商、外部工程师加入讨论、线上登录次数、提问数等指标,统统列入相关人员的绩效目标。
内部工程师的新考验还有:过去客户有技术问题,都是用电话沟通;现在改为线上平台,他们得把写文章变成工作习惯,还得要通过内部文章审核机制。不过,好处是,过去他们为一个客户解答,得花上十分钟,等于十个客户就要一百分钟,但当客户养成习惯上平台做查询,就能省下很多时间。
接著,他们还得让仓库变得更聪明。
“比较直白叫打掉重练,”叶福海说。过去,大家在仓库完全是用手工拣货;现在,员工手上都会有一台平板电脑,上面会显示出路线图,由系统告诉你,今天要到哪一区拣货,更顺畅把货一次拣回来。
叶福海打开手机,指著监控仓库进度的App说,他随时能查询客户的货物状况,以及某个楼层的货拣了多少。
但仓库变聪明了,还是不够!
叶福海举例,过去要两个工作天才能送达的货,在智慧仓储建置完毕后,送货时间被缩减至四个小时。但,客户仍反映:“你大联大货到有什麽用?别人都不到啊!”
转型!拚智慧仓储平台
若没同业加入,出货快不了
一位台湾显卡厂总经理就说:“一个晶片两百美元,一个零件可能两美元,那我为了等两美元,我到不了(生产)线,那不是很气吗?两百美元(的零件)都进来了。”
叶福海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快也没用,客户要的是同时到达,“同业只有一起合作,才有机会解决(问题)。”
因此,他又提出共享仓储,他的逻辑是,当大家都是服务同样的代工厂,明明是做同样的事情,为何需要几百个仓库?难道大家不能一起用同一个仓储,共同提升对客户的出货效率?
但是这个想法太大胆,他得先投资,要把自己的强项开放给所有人用,他人也不一定会埋单。
光是二○一七、二○一八年,大联大的资本支出比先前增加逾五倍。叶福海说,到未来五年做完智慧仓储为止,至少还得花上约三十亿元,相当于二○一八年全年获利的四成。
他得说服董事会,“你今天看这个钱,说划算吗?不划算!”但他主张,拉长时间看,意义就不同。
这场平台梦,没人信,就不可能成局。前述显卡厂总经理说:“(初期) 一定会很辛苦,而且一定要有基本咖(合作伙伴),不然的话,它可能一个概念而已。”
叶福海坦承,没有同业加入,“讲白了做不了!绝对做不了!”但,当他们想要拉拢同业,入股文晔时,大家并不相信他。
这是因为大联大控股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以购併的方式将自己的规模做大,从二○○八到二○一一年购併的凯悌、诠鼎、友尚、大传,都是百分百入股,这些历史,很难让人不多做联想。
争议!关键是透明度
同业想合作,却怕出货曝光
为了取信大家,叶福海计画将共享仓储独立成一家公司,把仓储单位从大联大切割出来,以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运作“大联大永远不会是百分之百(持股),有独立的董事会在裡面。”
即便有中小型同业埋单他们的做法,也有同业在意,一旦合作,自己的进出货数据都让大联大给掌握了。一位中小型通路同业董事长就说:“(就看)你的透明度可以做到什麽地步,那你怎麽区分、怎麽去控管?”
郑文宗就回应本刊,“你(大联大)可以单独分一家仓储公司,你说同业愿意用、可以谈,(但)生意竞争哪裡有这种事?”
“能不能成功呢?看你要(把仓储)切多乾淨。”曾针对大联大旗下世平撰写商业个案的政大商学院副教授洪叔民分析。
大联大目前对此平台的未来获利想像,并未描述的很具体,但若越多人加入平台,它拥有的庞大数据,确实让它有更多商业想像。
“过去是B2B(企业对企业的生意),你是把对手打到死,”叶福海说。但未来时代不同了,大联大得与他人合作,才能成局,它能否摆脱过去的形象,博取众人信任,现在市场仍在观望中,它与文晔能否顺利合作,将成为关键指标。
我们问叶福海,做平台与共享仓储的投资,何时回收太难预估,何必现在就跳下来做?
更何况,过去三年,大联大的营收成长率趋缓,仅剩下一%,这会不会太过冒险?
他却秀了一段影片,给我们看。影片裡,知名演员金士杰眼神炯炯的注视著摄影镜头,说著:“下一个十年,你会在哪裡?下一个十年,你要在哪裡?”
当中,饰演爷爷的金士杰,问剧中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孙女:“你知道什麽是22K吗?”他解释,除了月薪22K,还有另一个人生的22K更应该被在意,那就是一个社会新鲜人,即便再活六十年,人生也只剩下不到二万二千天。
他想透过故事对大家说:十年的时间,其实很短。很多事情,既然明知会发生,那现在就值得好好做下去!
——大大网——
●大大家
.将线下作业线上化
.与大型制造商客户ERP系统接轨,简化沟通流程
●大大邦
.中小型客户採购平台
.让客户线上掌握订单状态,不必打电话、寄Email询问
●大大通
让上万家中小型客户的工程师,线上得到即时技术支援
●大大购
小量网购平台,满足小量购买需求
●大大频
提供市场趋势情报
资料来源:大联大 整理:李玟仪
(本篇文章为商业周刊授权,原文请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