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趨勢如何改變市場結構?
(2022/11/24 -商周CEO學院課堂筆記)
今年九月初才結束的商周CEO學院「逆境領導力」工作坊,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控股公司副董事長葉福海,分享未來十年內影響市場結構最大的因素:不是科技,不是資金,而是人口結構。
因應這個趨勢,大聯大要如何將通路服務轉型並提升,以下是葉福海的轉型思維:
未來的市場結構絕對是一個矩陣(Matrix),過去我們習慣一個流程從頭走到尾,但是未來的矩陣式市場,你必須思考什麼是你無法取代的核心價值?什麼是你在市場上可被取代的、隨時可得的服務?
我一定要提一件事: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數量的改變。臺灣的出生人口今年大概剩下不到十五萬,去年是十六萬三千,第一次負成長,我們以前是每年四十萬,現在剩下十六萬,結果不到十五萬,等到西元二0四九年,臺灣年初生人口剩不到八萬,臺灣人口剩不到一千九百萬。
人口結構的數量改變代表什麼?人才找不到。現在兩千三百萬人都找不到,降到一千九百萬你怎麼找?非常困難。所以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答案是:一家公司服務多家公司。
你同意你的員工兼職去做其它事情嗎?大概不會同意,但是我必須先告訴你,一九九五年生的Z世代他們的工作觀跟我們不同,他們會想為什麼要把我八小時只賣給你?我為什麼不賣結果給你?我的knowhow就可以服務很多不同的公司,可以賣給A,可以賣給B,我是賣專業,你要什麼東西,我賣給你結果,這叫一個人服務多家公司,這個會不會出現?已經出現了,只是大家感覺不到,但是已經在發生了。這便是因為現在人口結構的量改變所導致的變化。
一個人服務多家公司,一個公司服務多家企業,導致只要結果,從個人角度,不管人在臺南、屏東、花蓮,都可以做事,這個不要緊,我們要結果。大聯大在這樣的時代有機會變成一家公司服務多家,大聯大實際上有三百個同業、三百個供應商都要面臨廣大的需求,不代表三百同業每一個都像大聯大可以做到兩天,是不是可以把大聯大的平台開放出來,和同業一起來服務廣大的客戶,以延續核心競爭力和價值。然後只有一個目的:為了成就客戶。
各位去思考:在你自己的產業,你的價值是什麼?大聯大在這個產業有它的價值,你是我的對手,我們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起來服務這家公司可以嗎?彼此可以走不同的model,不代表不能走這條路線,這叫合作、叫利他,幫助這個產業。
每個人要思考不是只有自己的公司,要放大思考,思考你這個產業的生態鏈是什麼。有一天如果大聯大的平台能走到這種程度,我找人才能夠擴大到東協,這五億人口都是我的人才。我一直在想未來人口變程一千九百萬怎麼辦?但是走到最後,一定會發生你的工具的轉變。人口結構不是只有臺灣,只要是開發中國家,都有人口結構改變的問題。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這樣把六十五歲列為老年人,我不太同意,因為我已經六十八歲,我覺得大家可以多工作五十年、二十年,至少到七十五歲絕對不是問題。
我今天準備是為了自己在做準備,但是我的心胸開放,如果有一天成功,我可不可以讓大家共同分享?我也跟我同業講,我不在乎他相不相信這件事情。我們永遠需要相信你的人,包括你的對手,你要找到那些相信你的人,一定有的。
(本篇文章為商業周刊授權,原文請見此)